山东男篮缺什么?缺的是点“杨鸣式”的霸气。
不久前,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在深夜发了一条社交动态,配图是他和两位因打架被禁赛三年的U21球员共进晚餐。文字很简单: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再加一句充满期待的祝福。配合照片,氛围既温馨,又饱含意味:犯错之后,依然值得关怀。哪怕走到低谷,也别放弃,不要忘了初心和梦想。
不禁让人深思:在这风头火势的时刻,辽宁主帅顶着压力站在自己球员旁边,哪怕舆论山呼海啸,也愿意和他们一起面对。可是再看看山东男篮这边:同样有球员涉入冲突,却除了官方声明“坚决服从并将追加处罚”外,便如石入大海,无声无息。此时此刻,山东球员正处于人生的至暗阶段,最需要领导站出来说句人话。可惜,他们没有等来哪怕一分温情或力挺。
有人说,天下乌鸦一般黑,打一架还是自找的,哪有办法为他们说话?但问题的关键不是谁对谁错。篮球有规则,社会有底线,动手必然要受到处罚,这没人质疑。但身为主教练或者管理者,除了严肃对待错误,能不能也展现一点担当?这时候一句激励,哪怕是一顿饭,一杯酸奶,起码能告诉球员:“咱不是在这儿看笑话,事出了,我会陪着你。”
杨鸣的做法可被视为“护犊子”?也许。但中国体育、尤其是职业球队,最缺的正是这种“护短但不昧事理”的管理艺术。你说要口口声声惩戒,那法律早就管够了。但惩戒之外,还得有人把人心捂热。谁都不是圣人,年轻人难免冲动。犯了事该罚,但也不该只剩下愤怒和遗弃。
对比之下,山东男篮的表现却太标准,太冷静,太像开会流程,从“坚决服从”到“追加处罚”,每一步都合规,却每一步都无情。讲真,这种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处事方式,正是山东篮球这些年沉浮不定的缩影。球员在场上畏手畏脚,教练场边按部就班,一碰到风波,大家都怕出头——长此以往,别说霸气,就连骨头都软了几分。
老一辈的巩晓彬在山东篮坛纵横多年,大小风浪见得多。要是换他遇到这事,肯定不会指望一句声明就结束。饭要吃,话要聊,道理要讲,护着孩子改正错误不等于没有纪律。成年人要担责任,球队领导也得让弟子们知道——你们犯的错,教练会陪着受点累,但也希望你们能顶天立地地重新来过。哪怕被骂“护犊子”,这也是篮球团队该有的温度。
有人会问,这样做会不会影响球队纪律?不会。杨鸣支持球员,不是替他们开脱。相反,他用实际行动告诉球员,错了咱认,未来努力拼。无声的鼓励和有情的管理,才是激发团队斗志的根源。篮球不只是计分的游戏,还是一群人共担风雨的集体。教练的每一次挺身而出,都是在教球员学会担当;球队的每一次人情关怀,都是在培养未来的灵魂人物。
有趣的是,中国很多俱乐部都不愿这样做。一有风波就是冷处理,一出事故赶紧写检查:好像只要按章行事,就能“平安落地”。结果呢?队伍没了拼劲,队员学会了“明哲保身”,压力时刻指望自己跑,谁还指望团队能一起扛事儿?
所谓“霸气”,不是什么蛮横冲撞,更不是无脑袒护。而是情理兼顾,该惩必惩,该挺必挺。这道理就像打篮球:进攻要勇,防守要狠,输赢之外留有人味儿。年轻球员需要成长,但成长不光靠板子拍,更得靠榜样引。谁说主帅只管排兵布阵?场上的比分会归零,场下的暖心和担当,才会在槽点里生根发芽,成为球队真正的底色。
山东男篮要突围,首先得改掉怕事的毛病。多些杨鸣式的担当和温度,哪怕短期被喷,长远来看,球队才会有凝聚力和希望。否则一味冷漠下去,只能把好苗子训练成了工具人。社会没变,篮球道理也没变。看得远一点,比起完美表态,咱更需要一个在风雨里敢于搂住球员、指引方向的主帅。输不可怕,没了情义和魂气,才真可叹。
所以,看惯了山东男篮的“官方冷静”,偶尔见到杨鸣的热辣温情,心里不免一阵叹息。篮球场上争的不是善恶对错,而是能不能在黑暗里留下一星光。被罚没关系,有错能改是大丈夫。最怕的是风浪过后,人心散了,再无人讲“霸气”。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佳成网配资-配资股票平台-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