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身边有个朋友特拼,前两年考了好几个证书,什么项目管理师、Python认证,天天加班练技能,结果去年公司业务调整,他那部门直接被裁了。
他特委屈,说“我这么努力,怎么还这样?”其实不光他,咱们好多人都有这困惑,为啥有人看着没咋费劲,几年下来身价翻番?为啥有人死磕技术,最后却被行业淘汰?
后来我翻梁宁老师的课,才明白这里面藏着个“点线面体”的逻辑。
这玩意儿不是啥高深理论,就是帮你看清,你自己那点努力(点),得搭着行业趋势(线)、平台资源(面)、大环境红利(体),才能真正出效果。
今天就用几个互联网老故事,跟大伙儿掰扯掰扯这逻辑,再说说咱们普通人咋用它避坑。
当年360干翻瑞星,根本不是“杀毒比你强”
2008年那阵儿,电脑杀毒软件就三家说了算,瑞星、金山、江民。
那时候的竞争特实在,你说你能杀1000种病毒,我就说我能杀1200种;你卖100块一年,我就卖80块。
瑞星当时最牛,靠跟电脑厂商捆绑,占了快七成市场,妥妥的行业老大。
结果周鸿祎带着360杀进来了,一上来就放了个大招,杀毒永久免费。
瑞星当时估计都懵了,我跟你比功能、比价格,你直接把收费模式给掀了?本来想觉得360就是玩噱头,没成想人家根本不是来做“更好的杀毒工具”(点),是来搭“PC互联网安全平台”(面)的。
360免费杀毒拉来一堆用户后,马上推出了浏览器和网址导航。
你想啊,用户用它杀毒,顺手就用它上网、找网站,360一下子就从“一个工具”变成了“连接用户和互联网的入口”。
后来人家靠导航页广告、浏览器搜索分成赚钱,这路数跟瑞星完全不是一个维度。
更关键的是,360踩中了个大红利,那几年PC用户跟疯了似的涨,从不到3亿涨到4亿多,好多人刚买电脑,啥也不懂,就需要免费又简单的安全工具。
这就是“体”的力量,要是没这么多新用户,360的免费模式根本玩不转。
反观瑞星,还在死磕“怎么把杀毒做得更好”,最后市场份额掉得只剩三成,彻底没了声音。
我觉得这事特能说明问题,你在“点”上再使劲,也架不住人家在“面”和“体”上找机会。
就像两个人打架,你练拳击,人家直接开了辆汽车过来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普通人用“四维罗盘”,也能避开“努力陷阱”
讲完大公司的事,再说说咱们自己。
我前同事小杨,之前是做传统媒体编辑的,写稿子特厉害,可去年报社效益不行,他也面临失业。
一开始他还想“我再练练就好”,报了个写作班,结果越学越焦虑。
后来他照着“点线面体”画了个表,跟我聊的时候说,“我那点写作能力(点)是没问题,但传统媒体这行(线)一直在萎缩;我待的报社(面)也没资源转新媒体;现在大环境是短视频、AI写稿(体)的天下,我再死磕传统写作,根本没用。”
想明白之后,他没再瞎报班,而是开始学短视频文案,还试着用AI工具写脚本。
先是在抖音帮人写小视频文案,后来被一家MCN机构挖走,现在薪资比以前高了快一倍。
他跟我说,“以前觉得努力就够了,现在才明白,得先看清往哪儿走,再使劲。”
其实咱们普通人用这逻辑也简单,不用搞复杂表格,就问自己四个问题,我最拿得出手的本事是啥(点)?我做的这行以后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(线)?
我靠的平台有没有资源帮我(面)?现在大环境有没有啥新机会能搭上边(体)?每年花半天想清楚这四个问题,比瞎考十个证管用多了。
雷军和周鸿祎的分叉路,选对“体”比啥都重要
2012年前后,有两个互联网大佬做了不同选择,后来的差距可不是一般大。
一个是雷军,当时小米刚起来,他没跟诺基亚、三星比硬件,而是盯着三个事,一是手机从功能机转智能机(线),二是用户愿意为性价比买单(面),三是微博正火,能靠社交裂变拉用户(体)。
小米第一款手机卖1999,配置跟当时卖4000多的三星差不多,再加上微博上搞“饥饿营销”,一上线就被抢空。
本来想觉得小米就是运气好,后来看数据才发现,那几年智能机用户从1亿涨到5亿,小米正好踩中了这波红利。
另一个是周鸿祎,360在PC端打赢瑞星后,觉得PC搜索是块肥肉,一门心思跟百度抢市场。
可他没注意到,移动互联网已经起来了,用户都开始用手机上网,PC端的流量越来越少。
这就跟咱们找工作似的,明明传统行业在缩水,还非要挤进去,就算再能干,也难有大发展。
梁宁这“点线面体”,核心就一句话,别只当埋头干活的“点”,要当会看风向的“冲浪者”。
咱们普通人不用搞懂啥商业模型,就记住,选工作要看行业趋势(线),找平台要看资源多少(面),做选择要看大环境机会(体)。
就像我那朋友,以前觉得“考证=升职”,后来才明白,证再多,行业不行也白搭。
还有小杨,从传统媒体转到短视频,不是他能力变了,是他选对了“线”和“体”。
最后跟大伙儿说句实在的,努力肯定没错,但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是白费。
下次觉得迷茫的时候,不妨想想自己的“点线面体”,说不定就能找到新方向。
佳成网配资-配资股票平台-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